作為一個工齡長達30年的資深記者,這是我第一次作為“七彩云南賽事體驗官”參加第十一屆梅里100極限耐力賽,從云南省德欽縣返回昆明,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這場充滿意外與感動的極限之旅!
5月31日,第十一屆梅里100極限耐力賽在德欽啟幕。原本,這場賽事可是“含金量”十足:81公里組的“梅里大V”賽段,1600米極限下降接1500米攀升,堪稱“靈魂檢驗點”;30.5公里組也有2081米爬升,再加上新增的“決擇進階挑戰(zhàn)”,光是想想就熱血沸騰!還有我參加的適合大眾的8公里休閑徒步組,讓每個人都能沉浸式感受梅里的魅力。
然而,天公不作美,德欽縣持續(xù)強降雨引發(fā)地質(zhì)災害。賽事組委會連夜開會,做出艱難卻果斷的決定:81公里組、30.5公里組賽事關閉,轉(zhuǎn)為15.5公里安全體驗路線。說實話,得知消息時,從全國各地不遠千里趕赴梅里雪山的不少跑者有些失落,但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更暖心的是,組委會推出“補償大禮包”——今年抵達原賽程的選手,直接獲得2026年“雪山契約”直通資格;所有選手還能選擇郵寄完賽包,很多選手都覺得這波操作太貼心了。
作為選手,我見證了整個過程。德欽縣委縣政府領導那句“賽事安全才是重中之重”,讓我看到當?shù)貙γ恳晃粎①愓叩氖刈o?;顒映修k方云南中安利華體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毛靜說,梅里100極限耐力賽從2015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jīng)舉辦11屆,第一次遭遇極端天氣。這次賽事的應急處置讓每一個人都深刻體會到“安全至上、科學應變”的重要性。面對極端天氣,地方黨委政府、組委會各部門高效聯(lián)動,通過精密監(jiān)測、動態(tài)研判和分級保障,及時調(diào)整賽程,以專業(yè)態(tài)度和人文關懷守護選手安全,交出了一份救援響應達標、溝通零延誤的答卷?!按舜谓?jīng)歷不僅強化了我們的應急預案體系,更讓我們明白:真正的極限賽事精神,在于對自然的敬畏與對生命的守護?!泵o說。
盡管賽程調(diào)整,參賽的熱情卻絲毫不減。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來自深圳的跑者游誠,挑戰(zhàn)梅里100的當天恰逢他的37歲生日。他披著綬帶沖線時笑著說:“越野的魅力在于擁抱自然,享受過程。梅里雪山在我心中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圣地!”來自北京的韓雅潔和她的兩個閨蜜參加8公里休閑徒步,雖然大雨大霧讓她們與日照金山擦肩而過,卻收獲了別樣的感動——志愿者化身“導游”,帶她們堆瑪尼堆許愿、講梅里傳說;收容車全程“護航”,讓她們能慢悠悠欣賞風景;韓雅潔說:“渾身濕透又怎樣?這里的人文溫暖、山野震撼,早就刻進骨子里了!”
作為一個在疫情后從“龜息養(yǎng)生”徹底愛上戶外徒步的人,梅里100的8公里休閑徒步于我而言,本就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奔赴。當風雨襲來,沖鋒衣上的雨點卻敲醒了沉睡的熱血——這哪里是阻礙,分明是大自然遞來的戰(zhàn)書。云霧在山間翻涌,看不到雪山真容,但這又何妨?我反而觸摸到了梅里更神秘的靈魂。此刻的遺憾,早已化作心底滾燙的執(zhí)念:梅里雪山,我定會再來,待晴空萬里時,重走這條可360度飽覽盛景的徒步路,赴一場與神山的千年之約。事實上,德欽這座小城,不僅有梅里雪山主峰,還有全省面積最大的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這里是滇金絲猴的家園,更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明珠。下一次一定多安排些時間,好好感受這片土地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及文化。
這次經(jīng)歷,也讓我體會到云南省體育局創(chuàng)新搭建"七彩云南賽事體驗官"平臺的良苦用心和魄力。作為一名老記者,過去報道賽事往往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但這次,我以體驗官的身份親身參與其中,這種轉(zhuǎn)變帶來的視角差異是巨大的。
這種報道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賽事報道的單一模式,通過匯聚新聞媒體、專業(yè)運動員和大眾參與者三方力量,構建起立體傳播矩陣。新聞媒體用專業(yè)視角捕捉賽事亮點,專業(yè)運動員解讀競技奧秘,而像大眾體驗官則以最真實的感受講述賽事故事。這種多元視角的融合,讓云南的體育賽事不再只是競技場上的角逐,更成為展示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和體育精神的鮮活窗口。為云南省體育局點贊!
我想作為云南省首批“七彩云南賽事體驗官”,我會積極參加各種賽事,繼續(xù)用腳步丈量云南的山水,用鏡頭記錄賽事中的熱血與溫情,下一站,我們不見不散!
(視頻及圖片來源:2025梅里100極限耐力賽組委會)
關于作者:李映青,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