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天皇制在7世紀出現(xiàn)以后,延綿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歷史。古代日本,與天皇有血緣關系的親族稱為“皇親”,天皇從皇親中產生;同時,皇親又全力維護天皇的權利和地位;但皇親權勢的過度發(fā)展又會影響到天皇的權威。古代日本,天皇與皇親之間有著多樣態(tài)的密切關系。
北京聯(lián)合大學章林老師的新作《古代日本皇親制度研究》聚焦古代日本皇親這一特殊的群體,全面梳理研究與古代日本皇親相關的各種制度設計,為我們提供了一把打開古代日本皇親制度大門的秘鑰。
古代日本是一個身份制社會,身份是古代日本社會成員獲取社會資源的主要途徑以及確定社會成員尊卑貴賤的根本標準。由于皇親與天皇的密切關系,皇親在古代社會享有特殊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權利,以至在日本古代政治演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成體系、具有日本特色的皇親(皇室)制度。
史料是史學研究的基礎,豐富詳實的史學資料是科學史學研究能夠有效開展的基礎,而史料又可分為直接史料、間接史料。古代日本的直接史料包括古文書、古記錄、金石、簡牘等。間接史料是由后世整理、編寫的史料。該書作者在選取涉及日本飛鳥時代至平安時代的與皇親制度相關的資料時,為了做到資料的詳實可靠,花費大量氣力對直接史料和間接史料進行了科學的整理、研究,進而為考證古代日本的皇親制度堅實提供了先決條件。作者特別注意到,間接史料由后世整理、編寫,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但是,基于古代日本史研究該時段直接史料較少的現(xiàn)實,間接史料仍然是古代日本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礎資料。
在掌握詳實的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古代日本皇親制度研究》以古代日本天皇、皇族或皇室為題,從皇親制度入手,對古代日本皇親制度展開了全面的研究,對若干問題展開了充分的論證分析。書稿涉及皇親制度與古代天皇制的演化過程、皇位繼承、敘位任官制度、婚姻制度、賜姓制度、齋王制度等幾個側面,相對完整地探討了日本古代的皇親制度。應該說,每一個選題具有相當分量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
在詳盡考察日本古代皇親制度的基礎上,作者認為,日本天皇制經歷了確立、發(fā)展、畸變三個時期,而這三個時期恰好對應皇親政治、皇親政爭和皇親失勢三個階段。在以天皇為首的中央政權建立之初,天皇為防止貴族官僚干預皇位繼承、分散皇權,達到加強天皇制統(tǒng)治的目的,逐漸形成以天皇的諸皇子為中心進行統(tǒng)治的皇親政治。皇親地位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天皇的權威,但是皇親權勢膨脹也會反過來危及天皇的權威?;视H政治不過是為建立成熟的天皇制國家的一種過渡性政治模式。隨著日本律令制的確立和官僚制的不斷完善,皇親政治必然走向衰敗。一言以蔽之,皇親制度隨著國家政權的權力中心的轉移而變化。
《日本皇親制度研究》一書資料詳實,論證嚴謹,推理縝密,得出的結論合乎邏輯,對我們全面了解古代日本皇親制度,進而深化對日本古代史的認識提供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