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隆重推出20集紀錄片《閃亮的記憶》,這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制作的系列紀錄片, 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wǎng)絡視聽精品工程扶持項目。該片以革命文物為主要敘事載體,挖掘文物使用者、捐獻者、保護者的故事,通過情景再現(xiàn)、手繪動畫等藝術手段,記錄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弘揚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一、以小切口大視野,呈青春之姿,展閃亮記憶,傳偉大精神。
時光易逝,但歷史的長河之中,總會有些“閃亮”的記憶被長久留存。20集紀錄片《閃亮的記憶》每集5分鐘,從陳獨秀的北大聘書、李大釗的藤椅、《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到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的口哨,從陳覺、趙云霄臨刑前的絕筆到紅軍謝志堅的繡球草鞋,從紅色特工李白的電臺修理工具到革命烈士于白公館制作的五星紅旗……本片通過一件件“革命文物”,在浩瀚的史料中搜尋先烈們存留下來的個體記憶,讓文物背后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鮮活起來。
《共產黨宣言》首部中文全譯本(1920年)
存于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文物見證黨史,文物凝結初心。如“半條被子”的故事,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魚水深情。3名女紅軍把僅有的一條被子剪下一半送給老百姓徐解秀,正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深厚的為民情懷和堅定的初心擔當。
三名女紅軍留下的半條被子(1934年)
湖南省汝城縣“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
文物隱藏傳奇,文物昭示力量。如張人亞父子兩代守護初心的紅色傳奇。張靜泉又名張人亞,于1922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fā)后,張人亞冒著生命危險將一大包黨的珍貴書報文件秘密送回自己的老家——寧波霞浦鎮(zhèn)霞南村,交托給自己的父親張爵謙保存。為了保護這些文件,父親建了一座空墳將文件藏入,對外稱兒子死了,用后半生的時間守護著兒子的共產主義信仰。中國共產黨首部黨章等36種文件得以留存至今。
很多先烈在犧牲時都很年輕,他們?yōu)榱烁锩硐?,以青春熱血踐行了入黨誓言。如一對革命伉儷的故事:陳覺,原名陳炳祥,出身于醴陵市泗汾鎮(zhèn)一個富裕家庭。趙云霄,原名趙鳳培,河北阜平人。1925年,兩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學習期間,兩人結為革命伉儷。1927年,兩人回國參加革命。1928年春,作為省委特派員,陳覺參與指揮中共湘東特委和醴陵縣委組織的“醴陵年關暴動”。同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陳覺、趙云霄在常德、長沙分別被捕。1928年10月14日,陳覺在長沙犧牲。4個月后,趙云霄在獄中誕下一名女嬰。1929年3月24日,在距離執(zhí)行死刑還有兩天的時候,趙云霄給女兒寫下遺書:“小寶貝,我很明白地告訴你,你的父母是共產黨員……你的母親姓趙,你可記著。小寶寶!望你好好長大成人,且好好讀書……”深情的文字彰顯了一位母親的鐵骨柔情。1929年3月26日,在給襁褓中的女兒喂過最后一口奶后,趙云霄毅然走上刑場。他們面對小我和大我間的抉擇,譜寫了天地間最令人感動的青春之歌!
《閃亮的記憶》之“最后的囑托” 節(jié)目截圖
二、英雄生來也平凡,用人情味和細節(jié)升華境界,拓展內容深度和精神高度。
該系列片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犧牲”、“承諾”、“使命”與“信仰”的故事,以接地氣和貼近青年的表達方式,做到見人、見物、見精神?!堕W亮的記憶》為我們定格一個個感人的歷史“瞬間”。英雄生來也平凡,每一個滿懷理想、堅守信念與初心的共產黨人,都有“平凡”的人生,成為英雄,只是因為他們選擇了自己愿意為之付出的偉大信仰!革命烈士冷少農長年不回家在外奔波被母親不理解,痛罵他是不孝之子。為了回答母親的恩情,他寫下厚厚的家書:“母親,我真的是不忠不孝,忘恩負義嗎?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順大多數(shù)痛苦的人類,忠實地去為他們努力?!?1932年3月,因叛徒出賣,冷少農被捕入獄,3個月后,犧牲在南京雨花臺,時年32歲。1951年冷母才得知冷少農真實的身份和犧牲的消息。冷少農的家書,道出了一位共產黨人在忠孝兩難全的選擇下,作為孝子的赤子之心和感天動地的家國情懷!
冷少農家書(1930年)
存于雨花臺烈士紀念館
細節(jié),是決定故事是否感人和一部紀錄片成功與否的關鍵。真實感強,來自細節(jié)硬核。如為紀念建黨20周年和七七事變4周年,山東濟寧市民在地下黨的組織下,秘密在“永遠跟著共產黨走”的錦幛上簽名。3357個名字與共產黨3個字寫在了一起。為了保護這面錦幛,紅軍出身的張世全決定將錦幛送回自己的家鄉(xiāng),交給自己最信任的兄弟張世亮?!斑@旗幟上,有3000多人的名字,你千萬不能丟,丟了這東西,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要遭到殺頭.....” 張世亮只是個普通農民,或許并不清楚,讓3000多人命懸一線的究竟是什么,但看著眼前的哥哥,他明白自己應下來的,是比哥哥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拔野哑鞄蒙系倪@顆五角星摘下來帶走。若有人拿這顆五角星來對照,你才可以把旗幟交給他?!备绺缯f。為保護好錦幛,張世亮連夜在自家灶臺口挖了一個3尺多深的坑,將錦幛藏了進去。哥哥走后不久,張世亮被國民黨抓捕,面對連日的毒刑拷打,他始終沒有向敵人透露任何消息。被釋放后,張世亮開始了漫長的等待,但那個手持五角星的人一直沒有來。1984年,張世亮罹患重病,他擔心自己時日不多,決定讓家人把錦幛取出,捐獻給新縣人民政府。這樣的故事,因細節(jié)豐滿,曲折動人,讓人們看到了血雨腥風中承諾的光芒,感受到震撼靈魂深處的力量!
山東濟寧市民為紀念“七·一”、“七·七”獻給濟寧市委的錦幛(1941年)
存于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
三、精良制作,打造網(wǎng)絡視聽精品創(chuàng)作的高峰之作
該片以靜態(tài)敘事美學講好文物背后的故事,4K超高清高品質影像有電影般的精良質感。以虛擬動畫進行情境再現(xiàn),氛圍營造得逼真精致,視聽沖擊力強,故事性強,懸念強,直抵人心,引發(fā)共鳴,贏得社會各界高度贊揚。
全片從策劃創(chuàng)意到拍攝制作歷時一年多,行程數(shù)萬公里,攝制組奔赴國內多座博物館,深入采訪了革命烈士后代,經(jīng)反復挑選與深入挖掘,確定了20個紅色故事,并邀請國內一批黨史專家權威指導把關。系列片追求一流水準,精心打磨作品,努力打造一部賡續(xù)革命血脈、生動講好紅色故事的紀錄精品。
《閃亮的記憶》之“致母親書” 節(jié)目截圖
“追尋初心足跡,致敬百年風華”。《閃亮的記憶》從小切口的革命文物入手,全視野、大立意,將百年篳路藍縷濃縮為一幀幀鏡頭畫面,把紅色文物帶入百年時間坐標,丈量激流勇進的黨史進程,通過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弘揚黨和人民在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偉大精神,讓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從中汲取偉大的精神力量,不愧是一堂生動的中國革命史“公開課”?!堕W亮的記憶》用高質量的視聽美學完成了中國紅色基因之于全世界的形象化展示,反映中國人賡續(xù)革命血脈的磅礴力量,讓觀眾在震撼的觀看體驗之中獲得深刻的啟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