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當我們看到手機上微信運動步數超過1萬步,心里就樂得不行,覺得自己走了6公里路很是欣慰。
然而,對于鐵軌探傷員周杰來說,這還不到日常工作量的一半,因為他每個工作日都要沿著鐵路線走大約10公里。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凱里工務段“90后”探傷員周杰說:“步數并不重要,真正的考驗是每天要在數千米的鋼軌探傷中查找并修補以毫米計的裂紋,稍有遺漏就會造成安全事故?!?/p>
31歲的他是鋼軌探傷工小組隊長,隊伍負責巡邏滬昆鐵路凱里工務段的山區(qū)鐵軌,確?;疖嚹馨踩赝ㄟ^該路段。
他們稱自己是“鐵路醫(yī)生”,因為他們的工作和醫(yī)生的職能一樣重要,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拯救生命。
探傷工分為鋼軌探傷和焊縫探傷兩個組,屬于輪崗作業(yè),通常4個月輪換一次作業(yè)。周杰之前一直在鋼軌探傷工區(qū),今年3月初他又輪換到了焊縫探傷工區(qū)。他笑稱:“我們更像是檢測B超的婦產科醫(yī)生,但我們更希望檢測不到任何新狀況、新發(fā)現。”
這支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鋼軌探傷組通常分成兩撥進行作業(yè),一撥負責推移探傷儀掃描鋼軌,用超聲波檢測鐵軌內部傷損,另一撥三個人則隨身攜帶對講機,提示火車駛近信號,以便隊友安全執(zhí)行作業(yè)。
每天早上,他們都會搭乘一輛班車來到凱里工務段。這條線路連接著貴州黃絲鎮(zhèn)和龍里縣兩地,鐵路兩側是高聳的大山。到達工作地點后,隊員們開始例行檢查。“我們一般利用列車運行間隙開展作業(yè),每天大概需要避車上下軌道60多回。
“如果發(fā)現任何損傷或裂縫,我們會立刻通知線路工區(qū)作業(yè)人員及時進行修復或者更換鋼軌。”周杰說。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在確定鐵軌存在潛在損傷后,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仔細測量受損處,并做好詳細的標記和記錄。因此,這個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因為我們每天還要徒手抬近50公斤重的探傷儀,徒步推行8個多小時,檢測近10公里長的鋼軌。
攜對講機的探傷員分布在隊伍中間和前、后各一公里處。前方來車時,他們立即通知正在作業(yè)的探傷員,周杰隨即提醒同事們迅速將兩臺笨重的探傷儀抬離軌道。敏捷地跨過溜滑的道砟,迅速站成一列,他們的安全標準絲毫不降。
“我們肩負著過往列車的安全,而三個隊員維護著我們的安全。在隊友的看護下,我們從來沒有遭遇過類似好萊塢電影里那種可怕的場景?!敝芙苷f道。
同時,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鐵軌守護人,乘客也從未出現過列車事故。
“2013年,我成為了這個團隊的一員。我們每年都實現了‘四個零’——零漏檢、零誤判、零違章、零事故。每當想到這一點,我都會為這份工作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敝芙苷f道。
周杰來自河北承德,他從石家莊的一所大學畢業(yè)后,就應聘了中鐵成都局集團的鐵路專線維修、維護工作。公司總部位于四川成都,管轄著中國西南大部分山區(qū)鐵路,周杰被調到貴州,負責凱里工務段的鐵路維護。
前兩年,為了保障火車在春節(jié)期間的安全運輸,周杰選擇留在凱里站崗,沒有回承德老家看望父母。
去年,這個探傷小組共巡查了2500多公里的路程,排查出隱患100余處。
目前,我國共有18個鐵路局(集團公司),下轄54個機務段,每個路段都有鐵軌探測人員。他們身著“黃馬甲”,行走在清冷的鐵路線上,日復一日,無畏寒暑,把確保鐵路運輸安全當成肩上的責任,因為他們牢記著,一旦失誤就會導致災難性的悲劇。
“無論做什么,都要有堅守的信念。我的信念是每天堅持做到‘四個零’,守護過往列車上的生命安全?!敝芙軋远ǖ卣f道。
關于作者:楊軍,中國日報貴州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