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yè)、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qū)、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fā)展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這一重要思想,既為黨的基層組織做好黨建工作提供了遵循,明確了目標方向,同時也賦予了黨的基層組織新的職責使命,政治站位、履職標準都很高,需要廣大基層黨員戮力同心才能完成好這一光榮任務。
回顧基層黨組織發(fā)展歷程,黨的組織建設好似一張“晴雨表”,與黨中央保持同心同德,堅定理想信念,以思想理論武裝為引領,篤行而不倦,是保證黨的基層組織肌體健康、行動跟隨、感情信賴的有效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堅定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講政治、強功能,攻弱項、補短板,重創(chuàng)新、求實效,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加強黨內監(jiān)督,促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一些基層黨組織改革創(chuàng)新本領、組織群眾工作本領不強,動員、宣傳、組織群眾不走心,聯(lián)系群眾程式化、走過場,方法老套簡單,影響了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致使一些工作在基層難以落細、落小、落實;一些基層黨組織為民服務宗旨意識樹得不牢,工作作風不實,熱衷于出名掛號,對社會治理打基礎、管長遠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及惠及民生的工作關注力不夠,致使一些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實事難事得不到有效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識、政治規(guī)矩不強,組織生活隨意化、娛樂化、庸俗化,面對群眾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和社會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創(chuàng)新聯(lián)系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的針對性、有效性不強,難以發(fā)揮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影響了基層黨員干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我們黨從建黨開始,就始終把馬克思主義政黨人民性的要求作為最高目標追求,為人民立德、為人民立功、為人民立言,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注重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時刻關注著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黨的基層組織,作為黨和政府開啟服務群眾的“最后一扇門”,直接面對老百姓,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為民謀福祉的政績觀,扛起帶領人民群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責任擔當,尤其在舉國進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更加應該按照《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全面加強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黨的組織建設,不斷提升凝聚力、戰(zhàn)斗力和動員力。一是強化黨員隊伍建設。按照黨的基層組織擔負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jiān)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健全組織,建強隊伍,特別是基層黨支部書記隊伍,把政治素質高、群眾基礎好、工作能力強的黨員選拔充實到黨的基層組織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切實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從嚴教育管理監(jiān)督黨員落到支部,把群眾工作落到支部,真正使支部成為教育黨員的學校、團結群眾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二是嚴格組織生活制度。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把黨章黨規(guī)挺在前面,嚴格執(zhí)行“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對黨員進行民主評議等黨組織生活基本制度,廣泛利用紅色資源開展好主題黨日活動,嚴肅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經常提提領子、扯扯袖子,使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tài),不斷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zhàn)斗性,進一步提升查找和解決矛盾問題的能力水平。三是不斷錘煉黨性修養(yǎng)。開展經常性學習教育活動,持續(xù)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組織廣大黨員深入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yǎng),強化“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推進黨建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為民服務融合,著力打造政治素質高、帶頭作用好、業(yè)務能力強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切實發(fā)揮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組織領導社區(qū)居民、社會組織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社會治理、城市管理、事務自治。四是創(chuàng)新黨員教育方法。嚴格按照黨章規(guī)定要求,高度重視黨的經常性學習教育,制訂年度學習教育計劃,采取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基層黨組織活動載體、教育方式的創(chuàng)新,擴大思想教育的參與面,開門搞教育,深入一線調研,內容社會所需,舉措社會認可,有的放矢組織廣大黨員躬耕實踐,使黨組織活動更好地融入工作、融入黨員需求、融入群眾關切。五是樹立法治思維意識。實現(xiàn)基層治理現(xiàn)代化,關鍵是黨建引領,以重點是組織力提升,方略是依法行政,要緊緊圍繞依法治國目標要求,深入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特別是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增強法治觀念、法治建設意識,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方法手段、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六是凝聚陣地文化作用。強化黨建文化陣地建設,用好社情民意聯(lián)系日、走訪調研、紅色管家志愿服務等有效載體,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持續(xù)推進社會公共價值培育工程,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與培育現(xiàn)代公民素質緊密結合,夯實精神家園思想文化基礎,傳播正能量,弘揚新風尚,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七是厚植惠民服務根基。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了正確的黨風,即“我們黨必須是理論同實際相結合的黨、必須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黨、必須是建立在自我批評基礎上的黨”。廣大黨員干部要把老百姓滿不滿意、高不高興作為工作標準,在服務群眾推動各項政策貫徹落實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注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經常深入到村(社)基層一線走走看看,多了解掌握一些實情,多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多與老百姓溝通協(xié)調,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補強民生短板,不斷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