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了八個小時,終于到了莫斯科。機上娛樂系統(tǒng)壞了,正好看會兒書。最搞笑的是俄羅斯空乘人員的俄式中文,那真是神一樣的發(fā)音,一句沒懂,但人家還是堅持用中文廣播,佩服。
一下飛機就后悔沒多學點俄語,左顧右盼,各種指示牌、商店標語總共也不認識幾個,真是望“詞”興嘆啊。晚上趕緊買本詞典,惡補一下。
天氣好極了,天空蔚藍如洗,溫度像北京的春天。坐著機場快軌,看著挺拔的樺樹林飛馳而過,十分愜意。
路上碰到一位中國導游小哥,聊了一路。他在俄大學學石油專業(yè),最后干了導游,也挺奇葩。他說俄羅斯那幾個景點已經(jīng)去吐了,準備辭職回國。分別時,還給我刷了地鐵卡,老鄉(xiāng)就是好啊。
地鐵站很古樸,墻壁上和站臺頂上鑲嵌著蘇聯(lián)時代的裝飾畫,一下讓來自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的我感到親切。地鐵站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超級深。縱深至少好幾十米,站在扶梯上向上仰望,甚至有眩暈的感覺。而據(jù)說最深的地鐵站要一百多米,坐扶梯要三分鐘!
雖說老鄉(xiāng)好,國外也有好人。下了地鐵,碰到一個年輕媽媽帶著寶寶,看我一臉懵圈,就熱情地給我指路,送我到坐落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區(qū)里的旅館。雖然她英語蠻蹩腳(這里不得不說俄羅斯人民的英語水平確實不敢恭維,出了機場英語標識也不多,基本上就靠臨時學的那幾個單詞連說帶比劃地問了。不過話說回來,語言不通帶來的不便也讓旅行更像一種探險,為旅途增添了樂趣),但熱情讓人感動,臨走時我再三道謝。
賓館是標準的青旅,不大但整潔,150元一晚。坐在前臺的小哥在谷歌翻譯的幫助下與我愉快地交流:他說一句,機器翻一句,我聽懂后,再把想說的話輸入電腦,由機器翻譯給他。不得不說,這玩意兒翻得還真好,看來人工翻譯下崗的日子不遠啦!
還想說下莫斯科的火車站。多是蘇聯(lián)時期修建的,古色古香,在藍天的映襯下別具魅力?;疖囌镜拿指鶕?jù)目的地而起:比如去白俄羅斯的就叫白俄站,去喀山就叫喀山站,十分好記。不過去圣彼得堡的叫沿用其舊稱,叫列寧格勒站。
莫斯科的居民樓則多是方方正正的,有的跟中國的居民樓很像,顯現(xiàn)出兩國的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