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子,班尼路!”
這是2006年度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中笨賊黃渤的一句著名臺詞。當年伴隨電影院中人們的開懷大笑,“班尼路”的品牌聲譽,也傳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但就在日前,上海班尼路服飾有限公司被上市母公司德永佳集團有限公司(00321,HK)以2.5億元的價格出售。德永佳方面表示,公司正在進行重組,出售班尼路可以優(yōu)化資源,而接盤方則是班尼路的潛在分銷商——上海匯業(yè)實業(yè)有限公司。
這個突如其來的重磅消息,讓曾經紅極一時的青春時尚品牌班尼路,一下子處在輿論的風口。
在平價快時尚品牌渠道下沉,網購又分食中低端服飾主要市場份額的局面下,班尼路被售賣出局,它真的走到了盡頭了嗎?那么,導致班尼沒落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為您解讀
我們要從零售業(yè)的經濟業(yè)態(tài)的裂變和變化這個角度來思考問題。
在沒有電商和互聯網平臺條件下,自己擁有自己的網絡是鞏固品牌發(fā)展最重要、最關鍵的成本,或者叫制度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這種設施,就能夠維護你的品牌。但是要知道,網絡是可以遠程開戶的,只要一家店,北京的店,廣東人來買、上海人來買、河北人來買和廊坊來買,對我這一家店來說,只要能處理到信息,就足夠了。所以一家網店就替代了一個網絡,而嫁接到互聯網電商網絡下邊,結果把原來非常復雜的一個網絡管理,就變成了一個物流運送、結算支付的管理。這就是班尼路這種早期的品牌,在線下有了網絡,可出了互聯網以后,沒有完成線下向線上驚險的一跳,而遠程開戶繼續(xù)在新的經濟業(yè)態(tài)條件下維護自己品牌的飛躍。
我們說實體經濟,班尼路其實有實體經濟的,沒有實體經濟的電商經濟是空中樓閣。我告訴你,還有那ESPRIT和ONLY,我自己發(fā)現里邊有一批是假冒人家洋人品牌的山寨,最典型的是佐丹奴,我們把它認為是意大利或者是法國品牌,其實是我們香港的一個普通業(yè)主將當年進到大陸店里邊以后,他起了一個特別像的名字。所以如果罵大陸人山寨的話,其實香港和臺灣是把山寨這種商業(yè)銷售給大陸的。
可是你要知道,他到了大陸來以后,取得了暴利,因為他賣的是品牌。這個佐丹奴的老總全世界的飛來飛去,帶上自己的家人去住豪華酒店,結果時代正在改變的時候,他在游艇上跟自己媳婦吃大蝦呢,結果把這個機會給吃掉了。暴利呀,我告訴你,上帝要你滅亡,必先讓你高興的瘋狂。
反正是這些人,落后就是因為,他是兔子躺那睡覺去,只不過我們現在的兔子是在游艇上或者在五星級酒店里邊睡覺而已。
曹和平:男,1957年生,陜西富平人。
發(fā)展金融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大學環(huán)境、資源與發(fā)展經濟學系主任,
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綠色金融分會主任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評論員
微信公眾平臺:評說經濟 ( pingshuojing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