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午,“洋眼看山西”黃河文化之旅在山西省運城市圓滿收官,各路“洋霞客”即將踏上返鄉(xiāng)的旅程,大家都有點依依不舍的感覺,通過短短幾天的活動,他們完全喜歡上了山西這個地方,來自新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的教授Reinhard Dr.Klette的航班是晚上18點多的,還有幾個小時的空閑時間,他不想白白浪費掉,他要去舜帝陵看看,聽說那里的建筑很古老,而且舜帝是華夏文明的始祖之一。
新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的教授Reinhard Dr.Klette在壺口瀑布景區(qū)興奮地騎著毛驢照像。孫瑞生 攝
“洋眼看山西”采訪團在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遺址實地采訪。孫瑞生 攝
在Reinhard Dr.Klette看來,中國沒有哪個地方的歷史能超過山西的臨汾和運城,就在兩天前的9月23日下午,他們參觀了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遺址,陶寺遺址有許多重要的物證,例如城墻、宮殿區(qū)、王陵區(qū)、倉儲區(qū)、居民區(qū),以及大型宗教禮制建筑天壇、觀象臺、地壇,還有大墓出土的彩繪龍盤等,都可以把中國的可考歷史定位在公元前2300年,是實證5000年中華文明的重要支點,陶寺就是堯都所在,是最早的“中國”。 Reinhard Dr.Klette說,當他得知自己站在中國最古老的土地上那一刻,感到時空倒流,非常自豪,又無比幸運。
來自美國UXUAN教育機構的Alexander在運城關帝廟擺出關公造型。張威 攝
此行大家認為線路安排設計得是那么完美,自然與文化、古代與現代、建筑與宗教,都恰到好處。來自美國UXUAN教育機構的Alexander說,之前他很懷疑來山西這趟是否值得,來了以后才發(fā)現可以用驚喜一詞來形容,平遙古色古香的小城氣氛很好,而且正趕上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大展上世界各地的照片像寶藏一樣吸引著他的眼球,他相信今后一定還會來山西的。
德國特約撰稿人Wolfgang Karg在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現場采訪新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教授Reinhard Dr.Klette。張威 攝
來自德國Sino-us的特約撰稿人Wolfgang Karg在9月21日太原萬獅京華酒店召開的見面會上作自我介紹。張威 攝
來自巴基斯坦的Khalid Sharif是位資深的業(yè)余攝影愛好者,他走過中國不少地方,但覺得此次來山西非常有意義,無論平遙古城還是運城關帝廟,建筑都是一流的,尤其在平遙看到了中國古代完整的城市結構,還有熱情好客的城內居民。來自德國Sino-us的Wolfgang Karg也同樣表達了對平遙古城和關帝廟的喜愛,尤其下著小雨的平遙古城顯得特別寧靜,有著一種特殊的意境和氛圍。
“洋眼看山西”采訪團成員在壺口瀑布景區(qū)向正在拍攝的航拍機招手。張威 攝
來自韓國《亞洲經濟》的記者Kim Keun Jung認為壺口瀑布是她此生見過的最為壯觀的瀑布,時值秋季,水量驟大,瀑布濁浪排空,如萬馬奔騰,在它面前,人顯得非常渺小、脆弱。她說,比之尼亞加拉大瀑布,壺口瀑布一點也不遜色,更加雄渾壯闊,更加令人震撼。
運城市萬榮縣的李家大院融合了漢民族南北兩大建筑特色,在山西四合院的基礎上又吸納了徽式建筑風格,由于西院院主李道行留學英國,娶英國女子為妻,從而使整個建筑明顯帶有一種西洋風格,門樓外形是典型的十六世紀“哥特式”建筑。能夠在山西一個農村看到中西合壁的建筑,讓“洋霞客”們感到十分驚訝。他們撫摸著院子里的每一處磚雕、石雕、木雕,對大院精致的造型贊不絕口。
幾位“洋霞客”仔細端詳唐代開元年間的黃河大鐵牛。張威 攝
“洋眼看山西”采訪團在永濟普救寺合影留念。張威 攝
此外,永濟黃河大鐵牛、蒲州古城遺址也讓“洋霞客”們深切感受到黃河岸邊滄海桑田的變化,讓他們體味到中華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書寫著人類文明的悠久歷史。最后大家在有著美麗故事和動人傳說的普救寺前合影留念,并為此次活動的圓滿舉辦一起大聲歡呼。
英國特約撰稿人、資深戰(zhàn)地記者Harvey Morris在運城李家大院采訪。孫瑞生 攝
參加此次“洋眼看山西”活動的16名“洋霞客”分別來自英國、美國、德國、芬蘭、奧地利、新西蘭、巴基斯坦、加拿大、印度、馬來西亞、韓國等10多個國家,皆為資深的特約撰稿人和自由攝影師。其中英國特約撰稿人Harvey Morris在中東、歐洲、非洲和南北美洲做了40多年的專職記者,覆蓋了革命、戰(zhàn)爭、政治和外交等多個領域,在伊拉克戰(zhàn)爭前線做記者時出版了三本關于中東內容的書,其中包括最暢銷的《薩達姆的戰(zhàn)爭》,為此受到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NPR等多家媒體的專訪。來自美國的Harvey Dzodin曾在美國、中國、土耳其及奧地利多家媒體供職,在美國ABC電視臺公司任職副總裁多年。他們見多識廣,閱歷都很豐富。然而他們都是第一次來山西,此行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山西有著這么深厚的歷史,遍地都是文化,而且城市也很漂亮,無論太原還是臨汾,都很現代,所到之處特別干凈,天空也是藍的,沒有一點霧霾。通過此行,完全改變了以前對山西“煤多”的初步印象。
唯一讓他們感到遺憾的是,由于時間太緊,此次只是造訪了山西南部幾個地方。來自馬來西亞數字奇跡3D制作公司的Kok Mun How對記者說,聽說山西有好多好多地方值得一去,例如五臺山、云岡石窟、懸空寺、喬家大院、皇城相府等,今后他會專門帶家人、朋友去那里觀光。
來自加拿大藍海電視臺的Lai Hiu Shan Catherine感到不解的是,山西有著這么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到處都是文物古跡,自然風光也不錯,卻沒有什么知名度,為什么以前從來沒有聽別人介紹過,他認為,根本原因是宣傳太少,尤其英文方面的宣傳更少。
“洋霞客”們非常新奇地觀看太原晉韻樓的面食表演。張威 攝
來自新西蘭的中國日報外專Barrett Tracy則一路陶醉于山西各種各樣的面食,臨別時她用剛剛學會的漢語對我說:“刀削面,very very good!”
關于作者:孫瑞生,中國日報駐山西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