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永久在线播放,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97在线国内在线观看视频,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孫瑞生  >>  正文
孫瑞生:山西地名所承載的歷史
孫瑞生
2015年05月19日

俗話說:“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中國許多的神話傳說如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等等都源于這里;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qū);“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國古代三個帝王堯、舜、禹都在山西建都;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國成為中原霸主,引領時代風騷,晉文化開始形成;“戰(zhàn)國七雄”中的韓、趙、魏三個大國都源于山西,直接影響著當時中國的發(fā)展進程。

撇開紛繁的歷史記載不說,我們單是從山西現(xiàn)在不少的地名當中,就能找到許多華夏文明的印記,看到其所承載的深厚歷史。

conew_長子縣陶鬲壇。常宇明攝

長子縣陶鬲壇  常宇明攝

conew_長子縣漢闕門廣場。 常宇明攝

長子縣漢闕門廣場   常宇明攝

例如,長治市的長子縣,它是因堯帝的兒子丹朱而得名,據(jù)傳,長子縣最初因丹河源于該地的丹嶺而稱“丹地”或“丹淵”,是堯王管轄的一個部落區(qū)域。堯王年邁,有人提出讓其長子“朱”繼位,堯王認為“朱”不才,故選舜來繼位,封其子“朱”一個“房候”爵位。后來,朱改劣習,平戰(zhàn)亂立大功。堯王怕對舜形成威脅,派朱到丹地,因朱封丹故稱丹朱。丹朱死后,葬于丹嶺,此嶺現(xiàn)名丹朱嶺,因丹朱是堯王長子,丹地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把他修筑的城池命名為“長子城”,丹地也隨之更名為“長子”。

再說運城市的稷山縣,該地在北魏太和11年置高涼縣,相傳后稷曾于縣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穡,后稱此山為稷王山,遂于隋開皇18年改高涼縣為稷山縣。后稷是上古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是周族的始祖,相傳他是由帝嚳的元妃姜“履神人足跡”所生。但他生下來卻很不幸,帝嚳認為,踏神人足跡受孕的孩子必定不祥,于是命人將他從母親懷里奪下來,拋棄在狹窄的小路上,想讓過路的牛羊把他踏死,可是過路的牛羊看見這孩子都繞著走過去了。人們又把這小孩丟棄在寒冰上,想把他凍死,可是馬上就從天上飛來兩只彩鳥,用羽翼把他保護起來。姜聽說后,覺得很神奇,便又命人把小孩抱回來撫養(yǎng),因為他幾經拋棄,故取名為“棄”。棄幼小時就喜歡作春種秋收的游戲,并悟出了不少種收耕作的道理。長大成人后,就立志于農業(yè)技術的研究推廣,教人們耕田稼穡。當時人們主要靠狩獵和采集為生,經常因為食物不足而忍饑挨餓,他們看到棄的農業(yè)成果,都很敬服地向他學習。后來帝堯聽到他的名聲,還專聘他作農師,指導部落的農藝,所以人們尊稱他為“后稷”。

conew_山西介休綿山風景區(qū)——介子推母子雕像。宋建國攝

山西介休綿山風景區(qū)——介子推母子雕像  宋建國攝

conew_介休綿山,因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孫瑞生攝

介休綿山因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孫瑞生攝

而晉中的介休市,史籍記載最早為周代魯隱公五年(公元前718年)。“時,曲沃莊伯伐翼,晉翼侯奔隨,隨在今介休城東,當時為晉大夫士會食邑。公元前636年,晉文公返國賞隨臣,介子推不言錄,與母隱居綿山。晉文公焚林求賢,子推竟與母抱樹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苯樽油频墓适律鷦痈腥?,其忠孝文化在中國留傳了兩千多年,后人為了紀念介子推,在綿山建立祠堂,把放火燒山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冷食。由于寒食節(jié)就在清明節(jié)的前三天,之后兩者融為一體。

conew_一個巨大的“囍”字,是聞喜的標志型建筑。岳旭輝攝

一個巨大的“囍”字,是聞喜的標志型建筑  岳旭輝攝

山西南部臨近汾河有個聞喜縣也特別有名。聞喜,春秋戰(zhàn)國時為古曲沃地,秦為左邑,屬河東郡。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巡幸河南,路經河東左邑桐鄉(xiāng),聞平南越大捷,進改桐鄉(xiāng)為聞喜。歷代縣城雖有變遷,其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距聞喜縣城25公里的禮元鎮(zhèn)裴柏村是裴氏宗祠所在地,被稱為“中華宰相村”,從秦漢至明初,裴氏家族先后出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余人。

conew_古老而又雄偉的雁門關。孫瑞生攝

古老而又雄偉的雁門關  孫瑞生攝

此外,太原的婁煩縣,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古部族樓煩;晉城的高平市,戰(zhàn)國為長平地,著名的長平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地處晉北的大同、朔州,與內蒙古交界,漢朝為了防御匈奴入侵,在這里設置都縣,派兵防守,這里的地名至今都有濃郁的戰(zhàn)爭文化的印記,比如,右玉縣的殺虎口,原名為“殺胡口”;朔州平魯,因“破虜”而得名;忻州寧武縣,有祈求和平、“息武”之意。山西戰(zhàn)略位置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境內關隘縱橫,古堡相連,比較有名的如古三關之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以及平型關、娘子關、石嶺關、壺關、故關、陽方堡、陽明堡等,數(shù)不勝數(shù),我們是否可以從中看到,山西這片古老土地上所發(fā)生的金戈鐵馬、烽火連天的歷史。

關于作者:孫瑞生,中國日報駐山西記者站站長。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