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創(chuàng)出348元的“歷史性”天價后,全通教育就像一只泄了氣的皮球,再也沒有什么精彩的表演了。4月13日全通教育股價報收于261.02元,與最高價相比,大跌25%,總市值縮水85億元,流通市值縮水32億元。在其流通市值縮水的背后,是眾多投資者為之付出了真金白銀的代價。
一家本來以“校迅通”作為主營業(yè)務的企業(yè),躋身于資本市場之后,通過不斷的并購,進而實現了規(guī)模上的做大與股價上的“做大”。其實,全通教育創(chuàng)造A股股價紀錄之旅,個中伴隨著資產并購、市場對互聯網概念的炒作,以及瘋狂投機行為。可以說,是瘋牛行情造就了全通教育的“輝煌”,但全通教育此后的表現,又為瘋牛敲了一回警鐘。
全通教育本是一家平常的上市公司,但因為與互聯網掛上了鉤,又貼上了“在線教育”的標簽,因此才受到市場資金的追捧。然而就在線教育行業(yè)本身而言,其前景雖然廣闊,今后整合的空間較大,但其目前還處于模式初探階段。而且,按照其目前的盈利模式,顯然還不足以支撐全通教育高高在上的股價。投資者的瘋狂讓其踏上了“神壇”,但市場又很快將其踹下了“神壇”。這既是證券市場的魅力所在,又見證著股市殘酷性的一面。
全通教育更像當前牛市行情的一面“鏡子”。4月8日,時隔七年之后,上證指數沖上了4000點大關,短短九個月的時間,上證指數漲幅就幾乎翻身。13日,上證指數又報收于4100點之上,市場的強勢由此可見一斑。而縱觀此輪牛市行情,從反彈到慢慢步入瘋狂,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事實上,這輪牛市行情,滬港通開閘試點只不過是誘因,人心思漲是基礎,而來自監(jiān)管部門的支持才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力量。
去年7月下旬,滬深兩市悄然反彈,沒有誰會意識到這是一輪牛市行情的開端。從最初的反彈,到步入“技術性”牛市,市場其實是在彷徨與觀望中前行。而去年11月份央行的降息,則徹底激發(fā)了市場的熱情,股市也成為各路資金宣泄的窗口。以券商為代表的銀行股、以中國中鐵為代表的“中”字頭個股的異軍突起,不僅制造出巨大的財富效應,也大大提升了整個市場的信心。盡管在沖上3400點一線期間,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個股出現調整,諸多投資者甚至遭遇到“滿倉踏空”的尷尬,但牛市行情從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板塊的個股。今年1月份之后,藍籌股步入調整,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個股表現時機來臨。
此輪行情表現最驚艷的莫過于創(chuàng)業(yè)板。其實,自2012年12月4日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下探585.44點后,創(chuàng)業(yè)板即開啟其大牛市行情。盡管期間有調整,但那不過是點綴其中的一朵浪花而已。從今年的1月份開始,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就從1600點猛漲至4月13日的2596.92點,三個月不到的時間,漲幅超過六成,最高平均市盈率曾達到97.2倍。難怪有市場人士認為,創(chuàng)業(yè)板的市盈率被炒成市“夢”率后,又被炒成了市“膽”率。
顯然,無論是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還是滬深大盤,其火爆程度都有過熱的跡象。盡管此輪牛市行情有監(jiān)管層的支持,有來自主流媒體的吶喊,但如果火爆過頭,就會遭到市場的懲罰。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上一輪大牛市行情,在財政部的一聲“半夜雞叫”之后,藍籌股迎來了春天。而機構投資者的“拼命騎馬”,不僅導致中國船舶創(chuàng)出了前所未有的300元股價,也導致股指攀上了6124點的歷史性高點。但市場越瘋狂,漲得越高,摔得也越重。此后金融危機的豪華“洗禮”,洗盡了牛市的鉛華,也讓市場重歸平靜。而在這一過程中,整個市場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股指沖上4100點,意味著創(chuàng)出七年來新高的同時,其實也意味著風險越來越大。4100點或許只是此輪牛市的半山腰,但全通教育上演的蹦極卻告訴我們,瘋狂就會付出代價。牛市終有一天會走到頭,重要的是,在牛頭轉向甚至是開始步入熊市的時候,投資者能夠收獲到牛市盛宴的成果。